
- This event has passed.
2020
2020 January1, - 2020 December31,
無所來去 – 葉東進個展
展期 | 2020.02.15-04.01
開幕 | 2020.02.15 下午3點
與談人 | 謝佩霓 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協會 理事長
崇山峻嶺,層巒聳翠,往往是葉東進畫中不可缺的主題。屹立不搖的也是信念,藉由累積的生命經驗轉換成一股力量。畫家曾說:「這些畫即是我所作,也是你所作,它們是生命整體的表現。但是它們都尚未完成,便在此刻,在你溶入的此刻,它們仍持續的在創造中。」在2019年的作品中,山景不再是一枝獨秀。地平線大膽的將畫面從中劃成兩半,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平原或沙灘,海闊天空,豁然開朗。柔和的光線擁有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的永恆感,卻也流露出達利Salvadore Dali的神秘感。即使畫中常有一片殘月相伴,但晨昏晝夜是心境轉變而產生,並非實際的大自然現象,就如同這一幅幅作品,並非現實風景的寫照一般。
葉東進使用油彩蠟筆為創作媒材,在卡紙上經過層層堆疊上色之後,再將部分表面的顏料敲打下來,露出掩蓋在下層的色彩。藉此技巧,在畫面上呈現出特殊的質感。色彩雅緻,流露一股清新。簡單的構圖,散發出一種平靜。
「如雲,飄而無有。似月,恆駐長空。」- 葉東進
當內心已沉澱之時,不求一片青山綠水,不求一幕山明水秀,與世無爭,無所來去…
阿波羅畫廊第三次邀請葉東進舉辦個展,將呈現十餘幅近期的作品。開幕當天將邀請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謝佩霓女士跟藝術家進行對談。
Uwe Mertsch個展 / 阿波羅畫廊 × 恆。好
展期 | 2020.02.19 – 04.19
開放 | 11:00 – 20:00 / 週三休館
電話 | 08-8895626
地點 | 恆。好 /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2巷11弄4號
巨擘薪傳(八) – 陳德旺110冥誕紀念展
展期 | 2020.05.23-06.20
開幕 | 2020.05.23 下午3點
地點 | 阿波羅畫廊
陳德旺紀念展 – 婉藝埕
展出藝術家 | 陳德旺.范振金.葉東進.黃法誠.李怡萱.Uwe Mertsch.Mario Weinberg
展期 | 2020.04.18-05.10
地點 | 婉藝埕 /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87號
為紀念藝壇前輩陳德旺110冥誕,阿波羅畫廊舉辦「陳德旺紀念個展」,展出他晚期的油畫作品,包括風景、靜物及自畫像,總共十餘幅。另外加上數張人體鉛筆素描。
1910 年出生於永樂町(今迪化街),陳德旺曾跟石川欽一郎學畫,1928年他前往東京。在日本的十多年間,他遊走各大繪畫私塾學習。他的作品多次入選台展、台陽展、府展。1954年陳德旺與洪瑞麟、廖德政、張萬傳、金潤作、張義雄成立「紀元美術會」。除了任教外,他擔任過數屆的「台北市美術展覽會」西畫部評審委員。1984年他因胰臟癌過世,享年七十四歲。
對陳德旺來說,繪畫是一種色彩與形式的永續研究。法國那比畫派Les Nabis對他的影響特別深遠。他自許要成為一位「研究畫家」,因此將自己對西畫造形、色彩和空間的研究和觀點寫下,後來由他的學生王偉光集結整理出版成「陳德旺畫談」。
在這次展出的作品《淡水河口》(1982)中,他運用了獨特的光影及多層次的色感,並大膽留白。在展出的五幅自畫像中,有他將早期的畫作加以修改,於他去世當年才完成的《自畫像》。
阿波羅畫廊於4/18至5/10首次在陳德旺位於迪化街一段87號的故居(現為婉藝埕)舉辦紀念個展前的微型預展。意義深遠!
李萬全 & 高永滄雙個展 / 阿波羅畫廊 × 恆。好
展期 | 2020.05.08 – 07.08
開放 | 11:00 – 20:00 / 週三休館
電話 | 08-8895626
地點 | 恆。好 /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2巷11弄4號
夜的記述 – 黃郁筑個展
展期 | 2021.06.27 – 2021.08.08
開幕 | 2021.07.04 下午3點
通常於深夜才開始創作的郁筑,每每面對窗外的夜晚與鄰棟的燈光,展開一張張的麻紙,藉由墨、水性及礦物顏料將每截時間片段堆疊成畫面。郁筑發現自己不在醉心於暈染;而是嘗試結合無數的微密碎點,呈現出一片片色塊。在內容部分,她探討從外在關注而轉回自己生活的《無序·重複》、掉牙夢境的《夜裡》風景、解夢後《一個人的狂歡》的發想、生活、欲求和思想的《白夜的崇拜》表達,以及一人獨處後有感而發的《社交距離》等五個主題。
黃郁筑為阿波羅畫廊與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構圖‧台灣」視覺藝術創作徵件計畫第一屆入圍者。在畫廊的規畫之下,她參與了「Young & Top楊桃派」、Young Art Taipei、台中藝博、新竹藝博、韓國濟州藝博以及藝術南京。
2020年是黃郁筑首次在阿波羅畫廊舉辦個展。期許都能透過郁筑的創作,找到一個屬於自己最適當的社交距離、最舒適的呼吸速度,最理想的生活態度。
李萬全個展 / 阿波羅畫廊 × The One 南園人文客棧
展期 | 2020.07.14 – 12.20
預約專線 | 03-5890011
地點 | The One 南園人文客棧 /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32號
台中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 | 江漢東、陳家榮、葉竹盛、高橋行雄、洛貞、呂豪文、林玉雯
展期 | 2020.07.17 – 07.19
地點 | 台中日月千禧酒店
王雯個展 / 阿波羅畫廊 × 恆。好
展期 | 2020.07.17 – 09.17
開放 | 11:00 – 20:00 / 週三休館
電話 | 08-8895626
地點 | 恆。好 /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2巷11弄4號
構圖台灣 – 第三屆視覺藝術創作徵件入圍作品聯展
GO TO TAIWAN – 3rd O-Bank Education Foundation & Apollo Art Awards
藝術家 | 黃彥鈞、陳裕元、林煥嘉、林昱均、邱伶琳、黃至正、劉呈祥
展期 | 2020.08.15 – 09.19
開幕 | 2020.08.15 下午3點
藝術家透過多樣的媒材運用勾勒出心中台灣的面貌。
首獎得主黃彥鈞以紅銅獨特的質感,塑造出太陽的形體與光芒。陳裕元用攝影捕捉蘭嶼之景,使他的「海的子民」獲得二獎。獨特的光影透過油彩呈現,以超現實的語彙敘述記憶中的街景,使林煥嘉獲得三獎。林昱均的「在淵」是水墨揮毫與感官間的細膩觸擊。邱伶琳運用狀紙及彩墨賦予「單音」山景獨一無二的面貌。黃至正將衣物縫合的痕跡與銀箔的結合,使畫布成為了一幅幅的「備忘錄」。劉呈祥藉由程式演算繪製出「思緒、宇宙」,使創作可能性更無限。
活動宗旨: 以扶植35歲以下台灣藝術創作者為主旨,阿波羅畫廊與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從2014年起共同承辦「構圖台灣 GO TO TAIWAN – 視覺藝術創作徵件」,提供巡迴展覽、國際藝文體驗、未來創作及藝術市場諮詢等獎勵,致力推廣具有台灣風貌之原創藝術。
剛柔並濟 / 楊桃派Young & Top阿波羅畫廊新銳畫家助長計畫
展出藝術家 | 黃彥鈞、Mario Weinberg
展期 | 2020.09.26 – 10.17
開幕 | 2020.09.26 下午3點
黃彥鈞以紅銅線或軟或硬的材質特性做發想。軟的線條為毛、硬的線條則似刺,以銅線擬仿仙人掌的針葉,並將其附著於動物的形體上,再以動物皮上的毛來將銅線呈現柔軟的感覺。透過植物為了應付環境而演化出種種自衛機制,嘗試探討人處於社會,必須保持自我,卻又因顧及他人,進退得宜的心境。
Mario Weinberg畢業於德國敏斯特藝術學院。他的抽象表現風格結合了平塗、厚塗、徒手、塗鴉等,搭配多媒材及奔放的色彩。目前居住在台灣的Mario將常見的街頭店家商標、廣告傳單以拼貼方式融入近期的畫中。他期許觀賞者可以對畫作充滿好奇,並在想法交流中產生碰撞、不同的解讀。 此外,他持續關注繪畫在於空間的各種可能性,作品曾多次在上海、台北、新竹、柏林、杜賽道夫等地發表。
第七屆「楊桃派Young & Top – 阿波羅畫廊新銳畫家助長計畫」首次邀請國外藝術家參與。德國畫家Mario的繪畫創作與剛榮獲第三屆「構圖˙台灣」首獎的黃彥鈞的立體作品,不管在媒材或造型上顯然呈現出剛柔並濟之視覺效果。
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畫展 Art trip to city | Go-to-Taiwan
策展人 | 張凱迪
展出藝術家 | 黃法誠、黃郁筑、洪司丞、李怡萱、王昱翔、林煥嘉、黃至正、林昱均、蔡維傑、趙馥樂、林玉雯、曾詩涵、劉默霖、顏昱齊
展期 | 2020.09.24~11.15
開幕 | 2020.10.01 下午3點
開放 | 每週五六日 下午兩點到六點 / 其他時時段請預約 Tel. 02-27819332 或 artgalleryapollo@gmail.com
地點 | 學藝埕 /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67號
Artists/
Huang Fa-Chen, Hung Shih-Cheng, Huang Yu-Chu, Lin Yu-Wen, Liu Mo-Lin, Lee Yi-Hsuan, Tseng Shih-Han, Wang Yu-Shiang, Lin Yu-Chun, Lin Huan-Chia, Tsai Wei-Chieh, Huang Chih-Cheng, Chao Fu-Le, Yen Yu-Chi.
Curator/ Chang Kai-Dien
阿波羅畫廊受邀「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於學藝埕舉辦展覽。策展主題為「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其中「到城」為大「稻埕」的諧音,試圖將視覺藝術帶到此向來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大稻埕。這次展出作品以不同媒材及風格呈現出台灣的意象。14位參與藝術家,多數為歷屆「構圖˙台灣」甄選脫穎而出的入圍者。共展出30餘件作品。
黃法誠將文明介入環境的省思帶入畫中。對於洪司丞而言,城市凌亂的天際線,是自由的象徵。黃郁筑將解夢後的發想透過墨及礦物顏料呈現。林玉雯藉由抽象表現風格敘述內心情感。劉默霖將動物擬人化,表達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以土地記憶為主軸,李怡萱描繪鄉村的生活。曾詩涵藉由膠彩柔和的色感,繪製出一段感傷的成長故事。透過原子筆流暢的線條及多彩,王昱翔勾勒出島嶼造型。林昱均以龍形為主軸,引申出華人文化的巨變。家鄉與現居城市的觀察與感受,影響林煥嘉的創作。蔡維傑透過照片寫實的風格呈現日常生活的非日常圖景。黃至正透過衣物,試圖揣測他人的生命史。趙馥樂將建築體分割,呈現出極簡的街道面貌。顏昱齊透過超現實的語彙,呈現形物矛盾的面向。
14位新銳藝術家以不同型態美學呈現在大稻埕。
Art trip to city | Go-to-Taiwan
Apollo Art Gallery has been invited to present an exhibition, Art trip to city | Go-to-Taiwan, at Art Yard as a part of the “Tua-Tiu-Tian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The curatorial theme is a play on the name of the location where the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Dadaocheng, in that “dao cheng” directly translates as “to city”. Art Trip to City announces the arrival of visual arts to an area previously dominated by the performing arts. The works exhibited will present images of Taiwan across different media and styles. Most of the 14 participating artists are standout nominees from previous “Go-to-Taiwan” Art Awards. More than 30 works will be exhibited.
Huang Fa-Chen’s painting is a reflection of how civilisation intervenes in the environment. For Hung Shih-Cheng, messy city skylines are a symbol of freedom. Huang Yu-Chu contemplates his dreams through ink and mineral materials. Lin Yu-Wen uses Abstract Expressionism to describe her inner emotions. Liu Mo-Lin personifies animals to represent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nature. Lee Yi-Hsuan describes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through memories of the land. Tseng Shih-Han illustrates a sentimental narrative of growth through an usage of gentle and soft tones. With smooth and expressive lines, Wang Yu-Shiang uses ballpoint pen to outline the shape of the island. Using the dragon as a starting point, Lin Yu-Chun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culture. Lin Huan-Chia draws on hometown sentiments and the atmospheres of peaceful city life to influence their creations. Tsai Wei-Chieh presents interpretations on daily routines through Photo-Realism. Huang Chih-Cheng uses clothing as their chosen medium to construct insights into the life histories of others. Through a focus on architecture, Chao Fu-Le produces a Minimalist outlook on street views. Yen Yu-Chi employs Surrealism to ponder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s of form and matter.
Using a variety of aesthetics and skills, these 14 emerging artists prepare to bring fresh creations in visual art to Dadaocheng.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 畫家與音樂家的一週 : 生活是藝術_藝術即是生活
+7Days:A week with artist & musician – Life is ART is Life
影片欣賞 & 演講
時間 | 2020.10.11 11:00~12:30 & 15:00~16:30
地點 | 思劇場 / 台北市迪化街32巷1號3樓
2020年COVID-19疫情時期,大家感到恐慌不安! 許多藝術展覽活動取消了,音樂會也停止。既然藝術能夠撫慰人心,給予正能量,這個時候,藝術更不應該缺席呀! 因此張凱迪動員了居住在國內外的畫家及音樂家朋友們,在堅守防疫規定的前提之下,讓藝術的分享持續下去。因此”Life is ART is Life 生活是藝術,藝術即是生活” 就這麼誕生了! 三月起張凱迪陸續邀請了八位畫家及八位音樂家參與,並在石雅如導演的分鏡指示之下,自行在家以手機拍攝紀錄居家生活的點滴,持續一週。經過製作團隊的剪接後,將故事以藝術家的畫作運鏡作為穿插,音樂家的作品作為配樂。影片除了記錄他們在繪畫及練習樂器之外,還可一窺他們的日常及休閒活動,如: 起床刷牙、買菜、烹調、瑜伽、閱讀、遠距教學、吹口琴、打毛線、滑手機、追劇、遛狗等。讓全世界能夠透過Youtube分享到他們美好的音樂、藝術及生活!
現場將介紹及播放所有九部短片,並邀請參與者跟演講者對談,跟觀眾分享拍攝的心得。
參與者分享&影片播放順序(暫定):
11:00-12:30
劉默霖、梁家寧 (第2/8集)
洛 貞、黃方亭 (第3/8集)
葉東進、黃文亭 (第6/8集)
曾詩涵、陳瑞斌 (第7/8集)
15:00-16:30
林玉雯、洪小琴 (第1/8集)
黃法誠、楊清雯 (第4/8集)
林嶺森、董奕織 (第5/8集)
胡文賢、石雅如 (第8/8集)
完結篇
In 2020, the COVID-19 epidemic has been the cause of much anxiety and unease. In the past few months, many concerts and exhibitions have been cancelled as a result of the virus. Despite the uncertainty, Kai-Dien Chang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time art should be considered all the more crucial. Since art can provide comfort and positive energy for our lives and souls, Kai-Dien conceived an idea to bring together the talents and strengths of painters and musicians (under strict epidemic prevention rules, of course)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enrichment to our lives during this exceptional time. And so, “Life is ART is life” was bor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Ya-Ju Shih, Kai-Dien invited eight painters and eight musicians to use their mobile phones to record one week of their daily routines. With the aid of a production team, a narrative interspersing the artists’ work and leisure routines emerged. In additional to sharing the artists’ works and the musician’s playing in the background, the videos contain clips of quotidian tasks such as: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shopping, cooking, doing yoga, reading, distance teaching, playing harmonica, knitting, chilling on the phone, binge-watching TV, walking the dog, etc. The result is 9 three-minute Youtube videos hoping to share the beauty of art and music with the world.
The premiere will share all 9 videos and will offer an opportunity for the audience to hear reflections about the shooting process from the artists and musicians themselves.
范振金個展 / 阿波羅畫廊 × 恆。好
展期 | 2020.10.16 – 12.16
開放 | 11:00 – 20:00 / 週三休館
電話 | 08-8895626
地點 | 恆。好 /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2巷11弄4號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 | 陳進、郭雪湖、劉耕谷、洛貞、葉東進、黃法誠、黃郁筑、Mario Weinberg
MIT藝術家 | 陳庭榕
展期 | 2020.10.23 – 10.26
地點 | 台北世貿一館
「洋洋灑灑」通常形容文章豐富或談話流暢,且連續不斷。試想將它運用在藝術創作上,是否能貼切地將藝術家揮灑自如,且作品綿延不絕的畫面勾勒出來呢?
日治時期即聞名於臺展,並有「臺展三少年」之稱的陳進及郭雪湖,是膠彩畫的先鋒。他們將傳統東洋技法及現代風格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次展出陳進細膩的「蘭花」、大氣的「幽谷」及郭雪湖五零年代的「蘭花」以及後來以華盛頓街景為主題的「城市秋日」。
曾經與兩位膠彩前輩在阿波羅畫廊1987年「膠彩畫大展」共同展出的劉耕谷,以氣勢逼人的巨型膠彩畫作震驚藝壇。他的「鼻頭角夜濤」,使用交叉斜角構圖法,描寫東北角礁岩風光。「自然」以及「清音系列」以極簡的造型及脫俗的色彩呈現花卉及靜物。
早於1984年首次以抽象表現主義在阿波羅畫廊舉辦個展的洛貞,近年來藉墨為媒,紙代畫布,透過線條呈現出張力十足的畫面,這次將展出她的彩墨「世相」、「游移」及銅雕作品。
葉東進透過在畫紙上色彩層層的堆疊,呈現出特殊質感。「無所來去」為近期完成的系列,依然以風景為主題。
德國藝術家Mario Weinberg結合平塗、厚塗、徒手、塗鴉等手法,搭配多種媒材及繽紛色彩,完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構圖·臺灣」首獎得主黃法誠,將發表「放生池」系列,從放生池中仿中國庭園式的假山造景的觀察發想,加入了人造物或是人的姿態,則為當下時刻社會或心態上的隱喻。
首次在台北藝博嶄露頭角的黃郁筑,以麻紙、墨、水性及礦物顏料,嘗試結合無數的微密碎點,呈現出一片片色塊,呈現出對生活、欲求和思想的「夜的記敘」系列作品。
2020年Art Taipei阿波羅畫廊以「洋洋灑灑」為策展主題,介紹八位不同世代的藝術家,企圖讓觀者循著洋洋灑灑的歷史脈絡,拓展觀點以及藝術賞析視野。
MIT新人特區展位 M07
擁有維也納藝術學院展演藝術及雕塑系碩士的陳庭榕透過「複製」以及「重置」文化產業的人工物及其與人的關係,探問意識形態在全球化、戀物、移動性社會、後網路時代中的呈相與轉型。這次將展出三組作品:抽象的樣版、迴圈及Rpm。
心鏡的圖騰 – 高永滄個展
展期 | 2020.12.05 – 2021.01.23 延長至01.29(五)
開幕 | 2020.12.05 下午3點
法國二十世紀重要的作家安東尼‧聖修伯里,在他六歲時完成了第一幅「第一號作品」,大人們看了覺得是一頂普通的帽子;但其實他畫的是蛇吞了大象…。直到他在沙漠中遇見了來自一顆名為B-612號小行星的小王子,使他能在成為大人之後,仍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好奇心,以及無限的想像力。
觀高永滄老師的作品,猶如小王子發現其他小行星般,「探索知與未知」的旅程,「忘已以觀物,忘物以觀道」。「放逐的心」如「詩滿夕陽天」般的「音符」,又似「帶泥煤味的 whiskey」般的「天香」。「我遇見」、「我聽」、「我畫」出如赤子一般的童心。
高老師的創作中,以最簡約的形,比方說可以涵蓋好、壞,以及普通的三個符號○╳△以及平行斜線交織成既高雅又具有延展性的菱格紋、英文字母、數字等符號來取代複雜的百相。然而,畫面上的形、色、意三元素本是靈活互動的,特別是「色」一旦上了畫面就自動製造出形及意。「線」上了畫面,很自然的就產生了色及意。
Details
- Start:
- 2020 January1,
- End:
- 2020 Decembe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