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his event has passed.
2021
2021 1 月1, - 2021 12 月31,
ONE ART Taipie 2021
參展藝術家 | 黃彥鈞、黃至正、曾詩涵、林玉雯、劉默霖、趙馥樂
展期 | 2021.01.15 – 2021.01.17
地點 | 西華飯店 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11號
展間 | 15樓 1522號 阿波羅畫廊
創作,是繁星花的花語。繁星花的樹脂可以提煉出松節油和松香,松香可以用作油彩的溶劑,繁星花對於藝術家有著密切的連結。繁星花的五朵花瓣,呈現星形;盛開時宛如星星群聚,散發耀眼的光彩。阿波羅畫廊以「繁星花語」為策展主題,集結六位如繁星閃爍的新銳藝術家,以不同的媒材,各自散發獨特的星光。
榮獲2020年第三屆「構圖.臺灣」視覺藝術創作徵件首獎的黃彥鈞,其「剛柔並濟系列」以紅銅形塑仙人掌的針葉附著於動物的形體,象徵現代人如仙人掌為求自衛,發展出進退得宜生活型態。
黃至正取材自柏拉圖著作,以墨、金箔等媒材創作「饗宴系列」,敘述人對愛情的期盼和追求靈魂的完整性。
曾詩涵以細膩的筆法,表現出膠彩柔和雅致的色感。「進入黑暗」面對恐懼產生的幻象,道出自我成長的過程。
林玉雯的「如花盛開」,利用壓克力顏料一筆筆作顏色堆疊,呈現亮麗的色彩,綻放出朵朵奔放的鮮花。
劉默霖運用傳統水墨,融入當代視角。「仲夏之夜」以動物擬人的情感,表達人類與大自然間的關係。
趙馥樂以德希達解構的概念,將置身的場景進行解構。「片段的太陽」透過解構把城市活動及建築體,分割成垂直水平,呈現出極簡的城市面貌。
新銳藝術家如黑夜裡閃爍獨特光芒的星星,期盼愛好藝術的朋友從「繁星花語」發掘與享受藝術的美好。
追憶的心象 – 江漢東版畫個展
展期 | 2021.02.06 – 03.20 延長至03.27
開幕 | 2021.02.06 下午3點
地點 | 阿波羅畫廊
1905年「橋派 Die Brücke」成立於德國德列斯登,其中兩位代表畫家赫克爾E. Heckel及克爾希納E. L. Kirchner以風格獨特的木雕版畫作品,為德國表現主義奠定基礎。1956年江漢東與秦松、李錫奇等在台北成立了「現代版畫會」,帶動版畫創作新思維,並深入於媒材的實驗和造型的研究。在文化素養甚為缺乏的時代,堅持自我的繪畫信念及創造表現,樹立了個人獨特的風格。
江漢東的作品曾入選巴西聖保羅國際版畫雙年展、美國舊金山國際版畫展等國際指標性版畫大展。1983年10月阿波羅畫廊首次舉辦江漢東個展。1992年由阿波羅畫廊主辦,文建會(現為文化部)贊助,於奧地利國家人文博物館舉行「江漢東畫展」。開幕當天400多位嘉賓對於他的作品莫不投以驚奇的眼光,也對臺灣現代藝術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李仲生曾形容江漢東的創作如「追憶的心象」,不僅色彩繽紛且充滿著童趣,並結合超現實的表現。因此,阿波羅畫廊將此次的展覽命名為「追憶的心象」,並精選了二十幅60-80年代間的木刻版畫作品展出。誠摯邀請您前來觀賞!
台南藝術博覽會
參展藝術家 | 陳德旺、葉東進、高永滄、呂豪文、林嶺森、黃法誠、高橋行雄、Mario Weinberg
展期 | 2021.03.12 – 03.14
地點 | 香格里拉台南遠東國際大飯店
在俗世裡,借藝而居,接近藝術,尋回生活。自古至今,人們不斷地在追求理想的樂園生活。舉凡古代就有多位皇帝關注且詩詠「桃花源」。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著名經典《桃花源記》,寫出人對理想樂園的追求。阿波羅畫廊試圖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在2021 Art Tainan的展廳中營造出一個隨手可及的美好生活空間。
前輩藝術家陳德旺認為繪畫是一種色彩與形式的永續研究,他以獨到的光影及多層次的色彩呈現《有樹的風景》與《淡水風景》。葉東進運用油彩蠟筆刻畫出層層堆疊的色彩,近年創作的《無所來去系列》描繪其心靈風景,畫面蘊含哲理,予人內心平靜之感。高永滄以線條和鮮豔的色彩,呈現富有童趣塗鴉的筆觸。他的《相思花寄遠》靈感源自夏目漱石的著作,引領觀者想像畫中的世界。林嶺森以照片寫實技法,將綻放於藍天下鮮豔欲滴的《花桃雙媚》凝結於畫面。日本藝術家高橋行雄在《彩之森的黑貓盯著遠處看》圖中透過色鉛筆,細膩地將貓的姿態及神情活現於紙面,貓毛也展現出蓬鬆感。呂豪文的銅雕作品奠基於素描,《猴》將猴子造型經由簡化和比例縮放,精煉的線條帶出俐落的形體。北極圈的雪景對於生活在亞熱帶的黃法誠而言,有著相當的吸引力。在《Abisko系列》中,他融入自身的想像,紀錄行旅北極圈的記憶。德國畫家Mario Weinberg運用複合媒材,在畫面上創造出抽象藝術的各種可能性。《Thanks for asking》是他旅居台灣期間,以自身的觀察,將其所挖掘的台灣元素融入作品。
期盼喜愛藝術的朋友們,經由藝術收藏實現美好的品味生活。
/
在俗世裡,借藝而居,接近藝術,尋回生活。阿波羅畫廊以八位藝術家的作品,在2021 Art Tainan營造美好生活空間。
前輩藝術家陳德旺以獨到的光影呈現《有樹的風景》與《淡水風景》。葉東進描繪的心靈風景予人平靜之感。高永滄的《相思花寄遠》靈感源自夏目漱石的著作。林嶺森將鮮豔欲滴的《花桃雙媚》凝結於畫面。高橋行雄使貓的姿態及神情活現於紙面。呂豪文的銅雕以精煉的線條帶出《銅牛》與《猴》俐落的形體。黃法誠在《Abisko系列》敘述行旅北極圈的記憶。Mario Weinberg將挖掘的台灣元素融入《Thanks for asking》。
誠摯邀請您前來台南,借藝而居,沉浸於藝術的理想樂園。
高永滄個展 | 恆。好X阿波羅畫廊
展期 | 2021.03.19 – 05.19
開放 | 11:00 – 20:00 / 週三休館
電話 | 08-8895626
地點 | 恆。好 / 屏東縣恆春鎮東門路2巷11弄4號
八零年代東南亞在台藝術家特展
參展藝術家 | 嚴以敬、龍思良、陳楚智、蕭學民、凌運凰、余元康
開幕 | 2021.04.03 (六) 下午3點
展期 | 2021.04.03 – 05.08
地點 | 阿波羅畫廊
二十世紀的八零年代初,臺灣畫廊已建立經紀代理制度,並一度成為新加波及香港優秀華人藝術家嶄露頭角的地方。成立於1978年的阿波羅畫廊,在八零年代初就開始陸續邀請東南亞優秀的華人藝術家來臺展覽。其中包括嚴以敬、龍思良、陳楚智、蕭學民、凌運凰、余元康。
嚴以敬(阿虫)從1982年起在阿波羅畫廊陸續舉辦過四次展覽。出生於廣州的他曾是香港知名的政治漫畫家,爾後移民美國,改以阿虫為名發表畫作。他以油畫、水彩以及水墨創作。醉心於風景及勸世畫的他,以藝術創作教導人活出豁達的人生。
龍思良出生廣州,後移居越南,以僑生身份回臺研習美術,並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從1979-1984年曾受邀在阿波羅畫廊舉辦過三次個展。結合東方水墨之雅與西方水彩之美,畫出屬於他的獨特風格。作品聞名於華人藝術圈,更榮獲無數美術大獎的肯定。早年曾在台視擔任美術指導、聯合副刊畫插畫,並為張秀亞、余光中、古龍等知名作家繪製書封,更被封為「古龍御用封面畫家」。也是知名藝術團體「V-10視覺藝術群」成員。
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美專的凌運凰從1979-1983年在阿波羅畫廊舉辦五次個展。他從英國正統技法出發,融合東方風貌的水彩畫風,落筆生動、架構穩練、色彩明快,繪出透明水彩的流暢與澄淨,再以乾式淡彩堆疊,呈現出明暗對比的效果。題材多以生活周遭熟悉的景色為主,搭配慣有的柔和棕褐色調,讓畫面充滿溫馨感。
曾新加坡文化獎及韓國亞細亞藝術獎的陳楚智於1982-1993年間在阿波羅畫廊共舉辦過三次個展。注重現場寫生的他,多次在世界各地做過寫生考察的他,對臺灣的古厝及老街市集的濃厚鄉土色彩及多樣性最為難忘及感動,於是緊抓起畫筆捕捉這即將消逝的記憶,用他獨有的筆觸、線條、光影及色彩,留住那百年孤寂的滄桑美感。
曾於1988年在阿波羅畫廊辦過個展的余元康,以現代水彩來創作中國原始文化的題材,這也是藝術家奠定「個人風格」的分野。探索中華民族原始文化(新石器時代),從純樸的造型原理當中探詢人性最純真的情感,得以突破後期形態各異的民族性、地域性所造成的疏離,找到藝術的共同性,也就是人性。並以自我探索出的「接觸面技法」,其技法主要效果是以較豐富和逼真的肌理質感,呈現出重量、粒子及光亮感,使觀者產生平面與立體的空間錯覺,將能更生動地表現出畫面的題材。
擅長以粉彩作畫的蕭學民,出生於馬來西亞。從1980年至今在阿波羅畫廊舉辦過四次個展。首展除了展出肖像主題的作品,更在展出期間接受預約於現場為人繪畫肖像。不僅用色嫻熟準確,更善用了粉彩輕柔細膩的質感,一筆一畫地勾勒出畫中肖像的面容,張張傳神、自然,有溫度亦有深度,並注入了他個人的浪漫特質。十多年間,於臺灣共畫了一千五百張以上的肖像,寫下了一頁臺灣肖像藝術的歷史。蕭學民曾說:『感恩…沒有臺灣鄉親的支持和鼓勵,我的人生必黯然失色,這裡的每一份恩情,都應該…抱著它,才是我真正的溫暖。』
阿波羅畫廊在2021年四月以「東南亞八零年代在台藝術家特展」為主題,展出嚴以敬、龍思良、陳楚智、蕭學民、凌運凰、余元康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
春意盎然的四月,誠摯邀請您蒞臨欣賞。
WHAAAAAT’S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參展藝術家 | Uwe Mertsch、Mario Weinberg、高永滄、洪司丞、李怡萱、顏昱齊
展期 | 2021.05.07 – 05.09
地點 | 台北喜來登飯店
【Room 869】將展出Uwe Mertsch、Mario Weinberg、高永滄、洪司丞、李怡萱、顏昱齊等藝術家。
秉著「極簡、單純即是美」的〔#Uwe Mertsch〕,畢業於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 「L1190-系列」是他將壓克力彩繪在3-4mm的木板上,以極簡的造型及流暢的線條來表現大自然風景的光景氛圍與質感。
拼貼系列(Collage)則是運用多元的媒材,如壓克力、水墨、粉蠟筆、咖啡粉,呈現出基底,再將剪自於時尚雜誌的彩色圖片搭配印刷體的標題字,在畫布上重新排列組合,創作出一幅幅面貌獨特的作品。
〔#Mario Weinberg〕畢業於德國知名造型藝術大學敏斯特藝術學院,以抽象表現結合了街頭店家商標、廣告傳單等,以拼貼方式融入近期的創作中。期許觀者能從畫中引發思考,並在想法交流中產生碰撞及不同的解讀。
〔#高永滄〕以簡約的形、英文字母、數字,以及高雅又具有延展性的菱格紋等符號來取代複雜的百相。觀高老師的作品,猶如世界文學名著中的小王子發現其他小行星般的飛行旅程,探索知與未知的樂趣。
〔#李怡萱〕以壓克力顏料為創作媒材,脈絡以土地記憶為主軸,刻劃童年在農園中生活的成長回憶,表現近代社會朝向工業發展的過程造成的生態變化,作品畫面上的空間以電影蒙太奇手法去作為切割,利用構圖將日常生活環境常見的植物推向主角之位,身為農家子弟,她很能感受人類對土地的長遠依賴關係,因此用心著墨於闡述、批註自然和人類之間不應存在的衝突與矛盾現象。
〔#顏昱齊〕將日常所見的物件互相拼湊組合,試圖讓他們各自在不屬於自己原本的世界裡,擔任那看似合理的部分。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新的視覺,好比我們時常身處在不同的環境,想盡辦法讓自己呈現出無違和的狀態,不斷的嘗試擔任好當下的角色。這是人們根據自己的自我認同,所形成相對應的行為或是心理狀態,而我們處在每個角色中,都有其該負的責任,在這角色的轉換中,期待能活在當下並享受其中。
最後一位是〔#洪司丞#IOYOI〕,他曾任板橋435藝文特區、空場Polymer駐村藝術家。並獲得國家藝文基金會、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等獎助。勇於嘗試的司丞,近期關注於NFT數碼藝術與繪畫的結合,並已通過英國knownOrigin平台審核(註:提供藝術家展示及銷售數位藝術品的區塊鏈平台,並透過智能合約管理,安全地進行數位作品流通) 。作為臺灣NFT數碼藝術的先驅者之一,他已逐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並漸漸地獲得藏家的肯定。除此之外,司丞也通過講座等活動,無私與人分享及交流。
誠摯邀請愛好藝術的朋友們,一同前來與藝術進行一場近距離的互動。
無相山 – 洛貞個展 | Montain beyond appearance – Solo exhibition by Lo-Tsen
展期 | 2021.05.15 – 08.28
洛貞的藝術創作歷程始於七零年代,在她仍是二十出頭的桃李年華,是一位外貌溫婉做事認真且執著的女性藝術家。長年不斷地從藝術創作中與自己對話來探索心靈的世界,並堅持著自己所追求的風格,因而逐漸發展出屬於她自己的面貌,不隨波逐流。
臺灣知名藝術家兼策藝術評論家劉永仁提到:「她的繪畫作品歷經漫長的思考與提煉,從具象、變形到抽象風格,鏤空的人體、物象也逐漸崩解蛻變至純粹的造形結構。洛貞曾嘗試將繪畫語言自平面擴延為雕塑作品,同樣展現濃烈繚繞菤曲進入層洞之神秘意象。觀讀洛貞最新作力作《無相山》系列的墨線虛實更加精鍊細緻,水墨繪於宣紙顯然更適合她的創作形式,洛貞存乎一心的抽象水墨,在其整體的視覺脈絡之中,仍可以清楚辨識語境的延續,她不僅以藝術展現了內心獨白視界,而且適時釋放生命之困惑。」
從37年前(1984年)首次與阿波羅畫廊合作的個展、1993年的【心靈圖像系列】、1996年的【悲慟與喜悅系列】,來到2021年的【無相山】,洛貞娓娓而談:「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的生活終於可以如此簡單而美好,非常感恩。關注存在的處境及探索存在的本質一直是我生命的軸心與思考,從我歷次的個展主題及精神內涵即可一窺脈絡。」
洛貞將於五月中旬第四度於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這也是她睽違二十五年重回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將展出最新完成的水墨、彩墨平面作品,以及立體雕塑作品。
五月,春意正濃、百花齊放,誠摯邀請您蒞臨阿波羅畫廊,欣賞洛貞體現生命中之美好與感恩的藝術結晶。
Lo began creating art in the 1970s whilst she was in her early twenties – presenting herself as a gentle yet dedicated and persistent artist. Throughout the years, she has relied on art as a way to both introspect and express herself, in the process experimenting and developing a style that is distinctively hers.
As acclaimed artist and art critic Liu Yung-Jen once described, “Lo’s works have gone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refinement and reflection, as seen through the shift in her style from figurative to abstract. Her expression of hollow figures has gradually disintegrated and morphed into pure and unadulterated structures. Lo extends this practice onto her sculptures, the entwining curves alluding to mysterious and secretive images. I’ve observed that her newest series, the masterful ‘Mountain beyond appearance,’ is one in which the silhouettes have become even more refined and meticulously delicate, her usage of ink on paper further elevating her chosen style. Lo’s unmistakable abstract ink approach remains consistent, yet this series is able to extend further into her ever-continuing inquiry of her inner thoughts and the paradoxes of life.”
From her first solo exhibition at Apollo Art Gallery 37 years ago in 1984, to her subsequent solo exhibitions with the gallery – “Images of the Mind Series” (1993), “Mourning / Celebration Series” (1996), the more recent “Mountain Beyond Appearance Series” (2021) – Lo-Tsen’s investigations have revolved around the same principles and themes. In the words of Lo-Tsen herself, “I am very grateful that after decades of hardship, hard work, and searching, I can finally call life simple and beautiful. Examining the essenc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condition has been at the core of my life’s explorations over the years. This central inquiry has been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each of my solo exhibitions.”
花見‧櫻狩 – 林嶺森油畫個展
Cherry Blossom Viewing – Solo exhibition by Lin Ling- Shen


.
Details
- Start:
- 2021 1 月1,
- End:
- 2021 12 月31,